達吾提·麥麥提環顧變得整潔又漂亮的自家院落,神色滿意。“我很羨慕現在的年輕人,他們從小吃得好、住得好,還享受好政策,這是我以前沒有的。”
達吾提家在新疆喀什地區巴楚縣阿納庫勒鄉曲許爾蓋村,嶄新的一轉房屋環有外廊,木制門窗、柱子裝飾有彩畫,院里棚架上爬滿碧綠的葡萄藤,靜謐又有生機。這是如今塔里木盆地農家小院的典型樣貌。
回顧童年,達吾提和兄弟姐妹的成長環境比現在艱苦得多,曾經的曲許爾蓋村并沒有穩定的供電設施和自來水。“晚上父母用棉花蘸油點著照亮,早上起來全家人滿臉都是油。”他回憶,到了夏天,庭院四處都是羊糞,一家人不得不忍受由此而來的蚊蟲肆虐之苦。
更讓他擔心的是,歪歪斜斜的土坯房很難經得起地震的考驗。曾經,一場6.8級的地震讓巴楚縣損失慘重,許多農房淪為廢墟。
多年來,勤奮的達吾提和妻子在棉花地起早貪黑,希望早日住進寬敞結實的大房子,擺脫幾代人揮之不去的“窮根”。“不能讓孩子也在這種環境下長大。”他總對妻子說。
近年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在塔里木盆地各個農區逐步推開。各地政府不斷推進翻新房屋、地面硬化、自來水管網等建設,并采取“三區(住宅區、種植區、養殖區)分離”的模式。僅2018年,新疆各級財政投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資金就達41.96億元,同比增長近1倍。
前所未有的舉措有效改善了南疆鄉村人居環境,塔里木各鄉村展露出新的面貌,世居于此的農牧民也逐步習慣現代化的生活方式。
如今,達吾提越來越像“城里人”,他和妻子搬進抗震系數更高的安居富民房,曾經的擔憂不復存在。2017年,達吾提成為村里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花1萬多元買了一臺立式空調。
“開空調后冬暖夏涼,水沖式廁所就在房間里面。”達吾提認為,曾經臟亂差的環境正在遠離農村,沙發、木床取代了容易滋生病菌的土炕,成為南疆不少家庭的“標配”;更為可靠安全的電采暖取代了煤爐,成為冬季取暖首選,使用的農牧民家庭還可領取補貼。
“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后,會對農牧民生活方式、思想觀念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并帶來更多經濟效益。”已在曲許爾蓋村擔任“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駐村工作隊隊長近3年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體育局干部趙成強說。
目前,曲許爾蓋村不少農民選擇種植花卉、蔬菜等收益更高的作物,在家門口增收致富。而在今年,從外地旅游回來的達吾提有了新主意。
“我們村背靠巴楚縣紅海景區,周邊還有茂盛美麗的胡楊林,如果經營農家樂吸引游客,收益肯定樂觀。一盤招待游客的納仁(有肉有面的特色菜肴),可以賣100多元。”達吾提說。
達吾提的想法得到了村里支持。作為先行先試扶持對象,他和其余9戶村民著手對自家房屋進行新一輪裝修改造。達吾提保留了外墻原有的民族特色裝飾,并請來工人在地面貼上瓷磚,農家樂初見雛形。
“到明年夏天,我的家里就能接待客人了。”達吾提說。(記者孫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