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兒童遭關押 移民難題拷問美國良知

發布時間:2019-11-26 09:48:13  |  來源:人民日報  

近日,我再次來到美國南部邊境重鎮埃爾帕索市,采訪非法兒童移民問題。近兩年來,美國在移民執法領域的政策和手段都日趨強硬,一次次引爆國際輿論,成為眾矢之的。屈指算來,這已經是我在一年多的時間里第三次踏訪美墨邊境。

2018年6月,我第一次來到美墨邊境,正逢美國政府打擊非法移民、推行“零容忍”政策的高潮期。得克薩斯州埃爾帕索市附近的托尼洛口岸,就是臭名昭著的帳篷營地所在地。這里夏季氣溫高達40多攝氏度,從幾個月大到十幾歲的非法移民兒童剛剛被美邊境執法人員從他們父母手中奪走,送到搭建在沙漠中的帳篷,忍受高溫炙烤,聽候下一步發落。美國標榜新聞自由,可是我和同行的首席記者在帳篷營地的鐵絲網外剛拍了幾張照片,就被邊境執法人員發現,遭遇了查驗身份并護送離開營地的“貴賓待遇”。

今年2月,美國政府宣布南部邊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以繞過眾議院取得建造邊境墻資金。我來到得克薩斯州邊境小城麥卡倫采訪,聽到當地人評論最多的是:“南部邊境陷入安全危機?哪來的危機!”在這座祥和的邊境小城中居住的美國民眾對聯邦層面大肆妖魔化非法移民頗為不解,“我們本來就是移民國家,這個城市2/3以上的居民都是一代或二代移民。他們指控非法移民的罪證一條也站不住腳,只是出于政治目的的煽動罷了。”當地移民律師尼尼奧·佩奧說。

11月,在移民兒童遭關押人數創新高這一新聞不斷發酵之時,我再次來到埃爾帕索市。都說美國人特別愛護孩子,然而自家的孩子是天使,非法穿越邊境進來的孩子就要被當做“囚犯”?尤其是近一年里還有7名移民兒童在監禁中死亡,這無論如何與“人權衛士”的形象搭不上邊。“讓美國蒙羞”“美國的道德污點”“美國價值觀何在?”……這所城市的眾多移民權利倡議者對政府的粗暴做法大加鞭撻,但他們面對中國記者時總有點欲言又止,或許是不想在外國人面前扯下美國人權面紗的最后一塊遮羞布吧。

埃爾帕索市這座美墨邊境的邊陲城市因移民而興,其歷史博物館記錄了它從1850年歸屬美國起的重要發展節點。19世紀下半葉,每天都有上千名墨西哥農民跨越邊境到美國一側打工,促進了當地農業的繁榮發展。20世紀初,美國南部跨洋鐵路的竣工,讓埃爾帕索市成為美國的邊境重鎮。今天的埃爾帕索市更是一種移民文化的象征:全城68萬人中,拉美裔占到83%。每年約有1000萬人次通過埃爾帕索市的邊境口岸從墨西哥進入美國。

正如得克薩斯州大學奧斯丁分校政治學教授門查卡·瑪莎所說,移民問題深刻反映了美國當前的政治困境。美國存在的一系列治理困境,如毒品問題、治安問題、貧富差距分化……每每難以從根本上解決時,政客就大打非法移民牌,把槍口指向最弱勢的非法移民群體。人們還看到,美國近年來接二連三地“退群”,孤立主義、種族主義、極端主義聲音在政壇回蕩,以至于許多有識之士也在驚嘆,美國正走在一條與其立國精神漸行漸遠的道路上。

美國是否還是曾經的美國?這是許多美國人在捫心自問的話題。開放、多元、包容曾經是許多人心目中的美國形象。然而如今,大肆關押非法移民、非人道地對待移民兒童、對國際規則合則用、不合則棄……這似乎正成為美國的新標簽。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2014-2020  經濟新聞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023551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5 0 8063 35 9@qq.com